梁青平
朋友送了一本书,说值得一读,作者是我们同时代的人,内容讲述的也是我们经历过的时代。捧读之后,果然如此。这部令人热血沸腾、奋发励志的长篇小说,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,一批来自北方城市的知识青年奔赴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,在解放军白银库伦军马场驯养军马、戍边守疆的动人故事。
这部书的内容与军马有关系。马是人类最亲近的动物之一,早在四千多年前,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驯服马匹,参与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。冷兵器时代,军马是国家力量的象征,骑兵则位于机动性和杀伤力最强的兵种之列。新中国成立后,我军曾有十几个师的骑兵建制,为培育更多更好的良骥骏马,创建了一批军马场。20世纪70年代中期,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,在百万裁军大潮中,军马场摘去“军”字招牌,完成历史使命,开始调整经营方向。如今,最新版的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》中,已经找不到军马的词目。
《军马嘶鸣的岁月》的作者曹春雨,16岁中学毕业即来到锡林郭勒盟白银库伦军马场工作。他和战友们在八年的时间里,共同走过了一段光荣而艰难的特殊历程。作为军马场的见证者,他对那段困苦岁月的生活深有体会和感触。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,年近七旬的他,耗费五百多个日日夜夜,忍受着身体病痛,将全部精力集中于笔端,最终以长篇小说的形式,再现了那个时代献身国防军马事业的知识青年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。
生活是创作的源泉。作者在《后记》中说,该书的素材绝大多数来自他和战友的回忆,里面很多人物都有原型,甚至就有作者自己的影子。这就使得该书自带真情实感,并充满新鲜的阅读体验和独特的内涵外延。书中风雪夜牧战严寒、荒滩野外斗恶狼、湖畔泥沼救马驹、奋不顾身扑烈火等重大事件,构成了故事的起伏跌宕、扣人心弦。加上作者把自己那个时代对生活的观察、认识、理解、体悟,以及深厚的文字功底与艺术表现手法的双重积淀,于是在 《军马嘶鸣的岁月》里,读者便看到一种绽放出耀眼光芒的青春群体的思想境界。
对青春和爱情的书写,一向都是小说常见常新的表达向度。故事中穿插的四条爱情主线,每一条爱情线都各具特点,或甜蜜,或悲怆,或执着。既糅合了亲情的温暖,爱情的忠贞,友情的护佑,又彰显了年轻人的纯真、浪漫、激情和勇往直前。其中的兴衰际遇、悲欢离合,对诗和远方的憧憬,以及为追求崇高理想而不惜付出一切甚至牺牲生命的忘我精神,令人读后心潮澎湃,感慨泪目。
这部小说之所以吸引人,源于作者完好地把握住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:人物,故事情节,环境烘托。在赴汤蹈火、荒滩斗狼、杀狼祭魂、血书请愿、女娃驯马、暴风骤雨、血染碧草、雪葬洗辱等章节里,重点刻划了沈志强、寒雪梅、欧晓红、常欣、王丹霞、刘凯夫、陆丹萍等典型人物。为使故事中的知青群体丰满立体,且每个人物都不雷同脸谱化,作者通过不同人物的言谈话语、外貌举止揭示其心理变化和个性特征。而大幅度的情节描述及周围环境气氛的呼应,又为小说的张力做了充分铺垫,由此增添了故事的感染力。譬如:“一匹天性暴烈的野马‘碧眼兽’,连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和身强力壮的男青年都一时难以驯服,却被一个16岁的女孩常欣制服得服服帖帖、听从摆布。 ”与这段内容相关的章节十分精彩,从野马形体和桀骜不驯的描述,老师傅和男青年驯马受挫的描述,夜深人静女孩对野马细致关怀的描述,女孩慢慢尝试调教野马的描述,直到“常欣像大侠一样,双腿踏镫,身体前倾,手扬马鞭,耳边呼风,风驰电掣般地驰骋在碧绿的草原上”,通篇描述生动细腻,具体形象,惊心动魄,颇具画面感,让人回味无穷。
书中除了写人物,还浓笔重彩地讲述了人与骏马、人与猎狗、人与黄羊之间,关于勇气和忠诚的非凡经历,其情景交融,感人肺腑,饱含着悲悯情怀,为主题宗旨予以鲜活的传达。书页中的36幅黑白和彩色照片,大量描绘锡林郭勒草原自然环境、美丽风光的词句片段,又与小说中的场景、语境有着极高的配适度。读着读着,就会产生一种代入感,进而联想到唐代王昌龄、高适、岑参等人那一首首雄浑激越、沉郁苍凉的边塞诗。
“现在,青春是用来奋斗的;将来,青春是用来回忆的。 ”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想,当一个时代滑过历史的天空,留在经历者生命中的印痕,最深刻的一定是与青春有关的记忆。而无论什么时代,青春的底色永远是奋斗。 《军马嘶鸣的岁月》,带我们穿越到那个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……
作者简介:梁青平,高级经济师,散文作家。
分享到朋友圈
1)文章会挂上你的二维码提高爆光率
2)分享出去的文章你就是作者
3)将会获得网站金币
4)首页推荐快速加粉丝
5)像公众号一样传播你的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