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阅读
这几天,寒潮再次来袭,全国多个城市气温创新低。令人惊讶的是,这已经是今年冬至前的第五波寒潮了。今年的冬至交节时间,是12月21日,农历十一月十八。很多人经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:“冬至大如年。”甚至说:“冬至大过年。”这有可能吗?确实有可能,来了解一下历史上的“冬至”……
壹冬至,曾经很有“仪式感”
现代人过冬至,无非就是吃吃喝喝,要么回家,要么和朋友聚会。“自古以来,民间过‘冬至’,各地传统习俗大不同,北方大多吃‘冬至馄饨’,代表‘冬至’为‘天地混沌’之始,当然也有吃饺子的,如东北地区,而南方,尤其江南地区则普遍吃意寓‘团圆’的汤圆。”历史学者、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说。
尽管现代人过冬至已没什么仪式感,但很多人经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:“冬至大如年。”
有些人甚至说:“冬至大过年。”意思是,过冬至和过春节一样隆重,甚至比过春节“阵仗(场面)”更大。
这有可能吗?大家都知道,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,没有之一。别说冬至这样的节气,就连清明节、中秋节这两大节日也不能跟春节相比。
确实有可能,而且在历史上确有其事。冬至的重要性及过冬至的隆重程度,在先秦时期曾经“大过年”。从汉代至清末,曾经“大如年”或“仅亚于年”。近现代以来,才“不如年”。
所谓“年”,本意是指以谷物成熟的周期为一年。《说文解字》云:“年者,熟谷也。”历法上的“年”,是指去年正月初一至今年正月初一这段时间。古代以正月初一为岁首,称为“元日”“端日”“朔日”等,也就是现在的春节。
“冬至”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,在中国古代,一向被当作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加以纪念。
贰冬至的“来源”是太阳
说“冬至大过年”,首先是因为“年”是历法的产物,只有制定了历法,才能推算出年、月的长度及元日的具体时间,而测定冬至是制定历法的关键。
推算一年的历法,首先要定一个计算起点,叫历元。我国古代历法多数取这样的时刻为历元:某年十一月甲子日的夜半,它正好是朔(初一)和冬至,而且又是月过近地点。
传说黄帝命大桡作甲子,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,以十一朔甲子日冬至为历元,从而制定了我国第一部历法——《黄帝历》,并以甲子年甲子月朔甲子日冬至为元日。
汉初,太史令司马迁等人在制定《太初历》时,也是以十一月甲子日夜半朔旦冬至为历元。
从这个角度讲,是先有冬至,后有元日,所以“冬至大过年”。
其次,冬至是节气,二十四节气是农历中的阳历部分,最初是通过“立杆测影”的方法得出来的,其依据是太阳。周公用圭表测量日影长度,推算一年的长度和季节,其依据也是太阳。后来以太阳黄道平分节气,同样是从太阳得来的。
而“年”则是从农历中的阴历部分得出,每年的正月初一都是根据月亮绕地球运行周期定出的。
所以冬至的“来源”是太阳,而正月初一的“来源”是月亮,太阳为阳,月亮为阴,可以理解为“冬至大过年”。
另外,正月初一时,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寅方。冬至时,斗柄指向子方。十二地支子为首,是时间的开始。从这个意义来讲,冬至也“大过年”。
叁曾有“冬节”“亚岁”之称
至于“冬至大如年”,在历史上是常有之事。
古人认为,阴阳二气自然转化和阳气渐起,均始于“冬至”。黄帝时以十一月为正月,以冬至为岁首,过冬至等于过年。周代也以十一月为正月,十一月初一为元旦,虽然十一月冬至日不一定是元日,但当时过冬至的隆重程度不亚于过年,举国相庆。因冬至总在十一月,所以十一月又被称为“冬月”。
《周易》云:“先王以至日闭关,商旅不行,后不省方。”冬至这日,边塞闭关,官员不办公,商人不做生意,大家都放假休息。
汉代以正月为岁首,冬至为“冬节”,仍与岁首并重,过节的习俗与周代相似。“百官绝事,不听政”,除了祭天、放假,官府有“贺冬”仪式,官场有“拜冬”礼俗,民间有“冬至大如年”之说。《汉书》云:“冬至阳气起,君道长,故贺。夏至阴气起,君道消,故不贺。”原来是因冬至是“一阳初生”之时,古人认为这是“君道长”的征兆,所以才祝贺。
魏晋时期,每逢冬至,皇帝“受万国及百僚称贺。因小会,其仪亚于岁朝也。”言“贺冬”仪式之隆重,仅次于正月初一的贺新年。此后,冬至便有“亚岁”之称。正月初一前一晚叫除夕,冬至前一晚叫“冬除”。
“冬至如过年”在南宋孟元老的《东京梦华录》中有更详细的记载:“十一月冬至,京师最重此节。虽至贫者,一年之间,积累假借,至此日更易新衣,备办饮食,享祀先祖。官放关扑,庆贺往来,一如年节。”
至明清时期,此风不变,故《清嘉录》直接说:“冬至大如年。”明清两代,皇帝于冬至郊野祭天,“百官贺冬毕,吉服三日,具红笺互拜,朱衣交于衢,一如元旦”。综合新华社、《广州日报》
分享到朋友圈
1)文章会挂上你的二维码提高爆光率
2)分享出去的文章你就是作者
3)将会获得网站金币
4)首页推荐快速加粉丝
5)像公众号一样传播你的文章